60岁老人突发心梗去世,直言:长期吃降压药,换季期间注意这4事
更新时间:2025-03-10 15:41 浏览量:6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60岁的人,正是许多人开始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可有的人却没等到那个时候。
一位60岁的老人突发心梗去世,没有抢救过来,家人说,他一直有高血压,降压药吃了很多年,自认为血压控制得很好,每天照常活动,没觉得身体有什么异常。
然而,换季期间,他的身体却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他自己毫无察觉,等到感觉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长期吃降压药的人,在换季的时候,真的要特别小心吗?
其实,长期服用降压药的人,最怕的就是血压控制“太好”——换句话说,血压降得太低了,很多人以为,只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有危险,可是有一个隐患,很多人都忽略了:过度降压可能会让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梗风险。
有位患者,血压一直都很稳定,每天按时吃降压药,从不间断,可谁能想到,就在某个换季的早晨,他晨起上厕所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黑,倒在地上,家人把他送到急诊,检查发现——低血压诱发了急性心肌缺血!
医生反复询问他的降压药使用情况,才发现他虽然吃的药剂量不大,但由于换季时气温变化导致血管舒缩异常,血压降得更低,心脏一时间供不上血,差点出大事。
研究显示,老年人如果收缩压低于110 mmHg,发生心梗和中风的风险都会明显上升,所以吃降压药的重点,不是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而是降得“刚刚好”。
特别换季时,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血管调节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低血压的问题。
这时候,血压过低的人要警惕,适当调整药量,甚至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降压药的剂量,避免低血压带来的危险。
换季的时候,气温忽高忽低,尤其是早晨,气温往往最低,很多老年人起床后都会觉得头晕,甚至眼前发黑,站不稳,这往往不是单纯的低血糖,而是血管一时适应不过来,导致心脑供血不足。
有位患者,退休后血压一直不稳定,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嘱咐他每天都要按时服药,老伴儿一直提醒他要注意身体,可他觉得自己没什么不舒服,该干嘛干嘛。
结果,某天早晨他起床的时候太着急,直接从床上坐起来,刚下床就觉得头晕目眩,手脚发软,一下子倒在地上。
家人把他送到医院,发现他是典型的直立性低血压,心脏一时间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供给大脑,差点摔成重伤!
这种情况在换季时尤其常见,因为气温变化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变差,血压波动更大。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老人,换季时千万别一睁眼就立刻起身,最好在床上躺着活动一下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再缓一缓再下床,这样可以减少心血管系统的压力,避免突然低血压导致晕倒。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患者要控制盐分摄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过度控盐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慢性毒药”。
要是长期吃得太清淡,盐分摄入太少,可能会让身体里的电解质搞乱套,这样一来,血压调节能力也会受影响,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有位患者,特别讲究饮食健康,严格控制盐分,每天吃的菜几乎没味道,家里人都嫌他做饭淡。
可他觉得,自己有高血压,就该吃得清淡点,结果不到半年,他就开始觉得浑身没劲,头晕脑胀,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血钠偏低,血容量不足,导致血压更加不稳定。
对于老年人来说,适量摄入盐分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换季期间,身体适应能力下降,血压容易波动,如果盐分摄入太少,反而可能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每天钠摄入量过低(低于2克)的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反而会上升。
所以,高血压患者在控制盐分时,不要一刀切,尤其是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整,而不是盲目追求“无盐饮食”。
春天气温变化大,早上可能还是10°C,到了中午就飙到25°C,晚上又突然降温,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对血管来说,就像被反复拉扯,一会收缩,一会扩张,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血压剧烈波动,甚至诱发心梗、脑梗。
有位患者,长期吃降压药,血压控制得不错,结果去年春天,她穿得单薄,早晨出门时冷得直发抖,到了中午又出了一身汗。
那天晚上,她突然觉得胸闷、喘不过气,送到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已经很高,心脏也出现了缺血表现。
医生说,她的问题就是因为忽冷忽热的天气,让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导致血压不稳定,心脏承受不住。
所以,长期吃降压药的人,春天一定要注意保暖,衣服要能随时增减,避免温差对血管的刺激,减少血压波动,保护好心血管的稳定。
换季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特别是长期吃降压药的老年人,血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安全,如果你或者家里的老人有高血压,一定要重视这些细节,别让一场突如其来的心梗,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赵冬.急性心梗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