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再次成为关注中心!建议:老人喝中药后,千万多留意这3点!
更新时间:2025-03-10 16:21 浏览量: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中药在不少老年人眼里一直是“温和”“滋补”“副作用小”的代名词,很多人一旦感觉身体不舒服,就想着喝点中药调理,特别是那些经常听到的补气血、养脾胃、强筋骨的方子,仿佛喝上几天,身体就能恢复到年轻状态。
但有人喝完后,感觉并没有多大效果,甚至有时候还觉得更不舒服,比如头晕、胃胀、口干、没精神,甚至血压波动。
不少人觉得这些反应可能只是身体在适应,或者是中药“排毒”的表现,就不太在意,继续坚持喝。
但研究发现,老年人喝中药后的身体反应,很多时候并不是单纯的“好转反应”,而是身体在发出信号,说明某些成分可能已经影响到了身体机能。
2021年《老年药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超过3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其中大约25%的人在服用中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反应、血压波动和肝肾功能变化,而这些反应往往被忽视,等到真正去检查时,问题已经发展得比较明显了。
很多人都觉得中药是天然的,应该比西药更安全,实际上,任何药物进入身体,都需要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本来就比年轻人弱,如果服药不当,可能会加重代谢负担,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
2020年《药物代谢研究》期刊上的一项数据分析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服用某些补益类中药后,肝脏酶活性水平的波动比50岁以下的人高出30%,而肾功能下降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这说明,中药并不是完全无害的,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时间服用的方子,更应该多注意身体的反馈。
有些老年人服用中药后,血压会出现波动,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或者低血压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研究发现,某些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升阳作用的中药,可能会影响血管的舒张和收缩能力,导致血压不稳定。
2021年《心血管药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近500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现其中有18%的人在服用某些含有黄芪、人参、丹参的中药后,血压出现了短暂性升高或降低,部分人甚至出现了心悸、头晕的情况。
这说明,中药并不是完全温和的,特别是本身已经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的老年人,随意加服中药,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很多人喝中药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已经在服用慢性病药物的老年人,随意加服中药,可能会影响原本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中药和西药在体内的代谢通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肝脏的酶系统参与分解药物,而某些中药成分可能会干扰这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西药的代谢速度。
2022年《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期刊上的一项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如果同时服用降脂药、抗凝药和某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丹参、川芎等,出血风险可能会增加,而如果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加服某些滋补类中药,比如黄精、人参,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
老年人喝中药,最怕的一个问题就是剂量和时间的控制,有些人觉得中药见效慢,干脆多煎一会儿,喝得浓一点,或者自行延长服用时间,但研究发现,剂量过高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2021年《中医药临床研究》期刊上的一项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剂量的补益类中药对老年人的影响,发现当服用时间超过4周、剂量超过推荐标准1.5倍时,部分受试者的肝功能指标出现了异常,而停药后这些指标逐渐恢复。
这说明,即便是看似“补养”的中药,也不是越多越好,长期使用仍然需要合理评估。
有些人喝中药后,胃口变差,甚至感觉肠胃不舒服,但并不当回事,觉得中药本来就有点苦涩,可能是胃不适应。
但研究发现,部分老年人在服用某些寒凉性的中药后,胃酸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而某些温补类中药则可能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2020年《消化与代谢》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2000名老年患者,发现其中有12%的人在服用某些滋补类中药后出现了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胃痛的情况,而在停药后症状有所缓解。
这说明,老年人喝中药后,如果长期出现胃肠道不适,应该警惕是否和药物有关,而不是简单归因于“身体虚”。
很多人觉得中药的副作用比西药小,但实际上,中药的不良反应往往更隐蔽,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
研究发现,部分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在体内累积后,可能会影响肝肾功能,特别是长期服用含有雷公藤、何首乌、黄芩等成分的中药,可能会对肝脏造成负担。
2022年《肝病研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组长期服用滋补中药的老年人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不服用中药的人高出15%。
这说明,中药虽然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使用时仍然需要科学评估,特别是老年人,服用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而不是随意听信偏方或者自行加减剂量。
那么,这里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除了注意中药的使用方法,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细节需要特别留意,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药物的作用不仅仅和剂量有关,还和个体体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如果能在服药的同时,结合合理的生活习惯,比如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睡眠,可以让身体的代谢能力更稳定,减少药物对身体的额外负担。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