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拙圆满——弘一法师篆书四条屏《卫生金镜四条屏》高清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5-03-12 16:40 浏览量:6
弘一法师的《卫生金镜四条屏》创作于其晚年,具体年代虽无明确记载,但从其书法风格演变轨迹推断,应为其出家后“弘一体”成熟期的作品。出家后的弘一,艺术创作与佛法修持深度融合,书法成为其“以法自娱”的修行方式。此作以篆书为载体,内容源自传统养生理论,体现了弘一对生命哲学的关照。
该文以五行理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为基础,将生理调养与精神修养相结合,提出“宠辱不惊”“动静以敬”等修身准则。
弘一选择此类题材,既反映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亦暗含佛家“身心合一”的修行理念。通过书法传递养生之道,实则是以艺术为媒介,传递对生命本质的参悟。
弘一法师篆书书风的特点与演变。
早期书风:溯源传统,融汇碑学。弘一自幼习书,早年以篆、隶入手,尤重北碑。其早期篆书受《张猛龙碑》影响,笔法刚劲,结构严谨,锋芒外露。这一阶段的作品强调技法锤炼,如《李息翁临古法书》中可见其对金石气的追求。
中期转变:佛理入书,化繁为简。1918年出家后,弘一书法风格发生显著变化。他摒弃早期锋芒,转向内敛含蓄。篆书创作中融入钟繇楷书的圆润与魏碑的朴拙,字形趋于扁方,线条简净。此阶段代表作如《梅华茅屋七言联》,已显露出“弘一体”雏形。
晚期成熟:弘一体的确立。至1930年代,弘一书法进入“火气消尽”的化境。篆书《卫生金镜四条屏》即为此时期的典型。摒弃装饰性,以“朴拙圆满”为旨归。其书无矫饰之态,如老僧入定,透露出“平淡、恬静、冲逸”的禅意。
▼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