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暑期带娃专属6-12岁孩子的顶尖少儿杂志,“科学,艺术,趣味十足”

更新时间:2025-09-02 19:53  浏览量:3

暑假一到,家里俩娃从早到晚“妈妈妈妈”的叫唤声里,十句有八句和“没意思”有关——绘本翻了八百遍,纯文字书嫌字太多,英文读物刚翻开就喊“看不懂”。当妈的我蹲在儿童书架前扒拉,看着满架子“有用但不爱看”的书直叹气: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读物?

以前总觉得“读书就得学知识”,给娃选书专挑“权威推荐”“学霸同款”。结果呢?《XX百科全书》被翻了两页就扔在角落,《经典文学选》连塑封都没拆。直到有次带娃去朋友家,看见她家6岁的小丫头抱着本画风奇怪的杂志咯咯笑,凑过去一看,才发现那书里的蘑菇会戴小帽子开派对,猛犸象能和原始人玩捉迷藏——关键是,这书还是英文的!

朋友说:“别觉得英文就难,孩子看书先看画!好的杂志根本不用‘教’,用图和故事就能把娃的注意力吸住。”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被安排的读书”。兴趣才是第一块砖,没了这块砖,再“有用”的知识都是空中楼阁。

我后来特意去查了朋友说的那本杂志,叫《Anorak》,英国的独立少儿杂志。翻了几页就懂了——这哪是“杂志”,简直是“童年的万花筒”!每期一个主题,蘑菇、鲸鱼、猛犸象、想象力……全是孩子眼里“有意思”的东西。插画不是那种“傻白甜”的可爱,而是带着设计感的鲜活,连文字排版都像在玩游戏:这里画个迷宫,那里留块空白让娃自己涂颜色,甚至还能看到全世界小朋友的投稿——原来“当小编辑”这么好玩!

我家老大最近抱着这套书看入了迷,有天突然问我:“妈妈,蘑菇的DNA和人类像吗?”我愣住,转头翻书,发现里面真有篇故事写“如果你是一个蘑菇,会怎么看世界”,还悄悄夹了句“蘑菇和人类的DNA有很多相似”。这种“玩着学”的劲儿,比我拿着课本念叨十遍都管用。

更妙的是,这书“不过气”。朋友说她女儿3岁时看《蘑菇》那册,现在8岁翻出来还能发现新细节——原来插画里藏着小怪兽,原来“玩中学”的游戏有升级版。不像有些杂志,孩子看完就扔,这书倒成了“童年纪念品”,偶尔翻出来还能和娃一起回忆:“你看,你小时候画的鲸鱼尾巴在这里!”

最近在宝妈群里聊起这个话题,才发现“让娃主动翻的杂志”远不止《Anorak》。有位妈妈说她家娃迷《好奇号》,每期三本,从恐龙灭绝讲到太空探索,连她自己都跟着学知识;另一位妈妈推《阳光少年报》,说娃现在天天追时事新闻,还能和爸爸讨论“这个政策为什么这么定”;还有妈妈晒出《博物》杂志,说娃跟着学认植物,现在下楼玩都能当“小老师”。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带娃去图书馆,有个小男孩抱着本杂志坐在地上,翻得咯咯笑,书角都卷了边。他妈妈说:“这孩子就认这本,每期一到就抢着看,比打游戏还上瘾。”那一刻我特别感慨:好的读物哪需要“逼”?它自己就有魔力,能让孩子主动靠近,在快乐里悄悄长大。

咱们当妈的,最怕的就是“我觉得好”但“娃觉得烦”。可当娃捧着一本书眼睛发亮,翻到连书角都起毛,那瞬间的满足感,比任何育儿书里的“成功案例”都真实。

你家娃最近有没有哪本杂志让他/她爱不释手?是《Anorak》里的想象力故事,还是《好奇号》的科学探险?是《阳光少年报》的时事新闻,还是《博物》的自然奥秘?

快来评论区聊聊,让我们这些当妈的互相抄抄作业——毕竟,能让娃主动翻、翻了还想翻的杂志,才是暑假里最棒的“带娃神器”呀!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