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发现:56岁后进行有氧运动,适度频率更安全
更新时间:2025-03-10 11:47 浏览量: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运动这事儿,谁不喜欢?提到“运动”,脑海里是不是马上就浮现出那些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画面,或者是公园里跑步的老年人?
你是不是也曾想过,自己如果能像他们一样,精力充沛、活力四射,那该多好?这就是人类的基本梦想:健康、活力、不老!
然而,对于56岁以上的朋友们来说,如何“运动”能避免大大小小的健康问题,却往往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日本研究结果给出了一个答案——在56岁之后,做有氧运动,适度的频率才是“最安全”的!这个消息一出来,肯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但问题来了,什么叫“适度”?怎么做才不伤身,又能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呢?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怎么在运动中找到“安全感”,让运动不仅健康,还能“玩得开”。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有氧运动,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氧就是跑步、游泳、骑车那种喘得厉害的运动,但其实不止这些。
走路、爬楼梯、跳舞、打太极、甚至家务活,都是有氧运动的一部分。总之,只要你能让自己的心跳加速,呼吸加重,且保持一定时间,就是有氧。
有氧运动最大的好处是什么?让你心肺功能变好,增强体力,尤其是对56岁以上的人群,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身体代谢,甚至延缓衰老。
更妙的是,科学家研究表明,经常做有氧运动的老年人,记忆力、智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老年痴呆的风险也大大降低。是不是很“燃”?!
但问题来了,你是不是曾经也在朋友圈看到过那些“跑步让你年轻10岁”的宣言,或者“每天20公里,逆袭健康”的健康达人们?
结果呢,自己一开始兴冲冲的加入了跑步大军,结果几天后膝盖疼、背痛,甚至直接“报废”。
事实是,56岁以后,运动“过量”并不等于“健康”,反而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就是咱们现在最重要的课题:适度的运动才是王道!
所谓适度,最常见的误区是“多做=好做”,尤其是56岁以上的朋友,一旦开始运动,总想一口气做个够,争取个“破纪录”的成就感。
但恰恰相反,科学研究表明,运动的频率过高,尤其是强度过大的时候,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研究指出,每周3到5次的适度运动,才是最有益的频率。如果你过度运动,不仅容易引发疲劳,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根据日本的最新研究数据,当56岁以后的人群进行有氧运动时,心率要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之间,也就是你运动时能够轻松说话但又感到有些气喘的那种状态。
如果你运动到让自己喘不过气、说不出话,那就是过度了。否则,可能就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说得简单点,如果你要跑步,最好保持一个能让你和小伙伴聊得来、但又稍微感到有点挑战的速度,别去拼什么“马拉松”。
要想知道“适度”的好处,看看数据就知道。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56岁以上人群的有氧运动效果不仅与运动的频率有关,还和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数据,适度有氧运动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能显著降低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更有趣的是,进行这种适度运动的人,体重管理也做得好,不容易变胖,糖尿病风险降低了40%以上!
不止这些,运动过度和运动不足,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根据伦敦大学一项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过度运动会增加关节磨损和肌肉损伤,反而容易让你生病。
毕竟,56岁这个年纪,身体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随便“拼搏”。有的人看起来一直“运动无敌”,其实背后早就埋下了健康的隐患。到底怎么平衡好,才是我们最需要搞清楚的事。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想明白,过度运动不光伤膝盖,伤心脏,甚至可能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那56岁以上的朋友们该怎么做,才能在运动中既安全又健康呢?
逐渐增加运动量:你不能一开始就上来就做高强度的运动,得给身体时间适应。可以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慢慢增加强度和时间,逐步让身体适应。
控制运动时长:每次有氧运动,尽量控制在30分钟左右,初学者可以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30分钟。
听身体的声音: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觉到不适,尤其是胸闷、气喘,或者心跳异常加速,马上停下来休息。要记住,运动是为了健康,不是为了累坏自己。
混合运动方式:不要局限于单一的有氧运动,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低强度的力量训练或者柔韧性训练,比如太极、瑜伽等,这样有助于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减少受伤。
养成运动习惯:运动不在于一时的拼劲,而在于持之以恒的习惯。将有氧运动纳入日常生活,每周三到五次,轻松愉快地进行,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显著。
运动会带来健康的改善,这是无可置疑的,但它到底能不能完全避免我们生病呢?假如老年人在60岁的时候,身体本来就存在一些基础疾病,运动能否改善这些问题呢?
其实,健康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运动只能作为健康的组成部分之一。
对于56岁以上的朋友来说,运动带来的健康益处,虽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风险,但并不代表运动就能“全盘”消除病痛。
所以,对于某些基础疾病,运动仅能缓解症状,不能彻底治愈。
那么,56岁以上的朋友们到底是不是运动越多越好呢?运动能否完全替代药物,或者解决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致分析一下,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到底是怎样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郭书言,樊旭.有氧运动改善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1[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