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骨密度低于这个值,未必是骨质疏松,别盲目补钙!
更新时间:2025-03-12 18:16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体检的时候,很多人会做骨密度检查,一看到数值比正常值低,就开始紧张,生怕自己得了骨质疏松。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听到“骨密度降低”四个字,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补钙,买钙片、喝骨头汤,生怕骨头变脆,稍微摔一下就骨折。
可实际上,骨密度低,并不一定意味着骨质疏松,有时候补再多的钙,可能反而没什么用,甚至还会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骨密度是用来衡量骨骼矿物质含量的指标,简单来说,就是骨头里“钙的含量”有多少。
一般来说,骨密度的测量值会用T值来表示,正常人的T值应该在-1.0以上,如果在-1.0到-2.5之间,说明骨量减少,而低于-2.5,就可能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研究数据显示,超过50岁的人群中,大约有40%的人骨密度低于-1.0,但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真正患有骨质疏松,这说明,骨密度低和骨质疏松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很多人以为,骨密度低了,就是因为缺钙,于是疯狂补钙,可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骨骼的健康,除了钙含量,还涉及到骨骼的结构、骨胶原的质量、骨代谢的平衡等多个因素。
研究发现,单纯补钙,并不能显著减少骨折风险,相反,如果体内钙摄入过多,还可能导致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说明骨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远比想象中复杂。
除了缺钙,骨密度下降还可能和维生素D的不足有关。
维生素D的作用,是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钙,如果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低,就算摄入足够的钙,身体也吸收不了,最终还是影响骨骼的健康。
数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的人,骨折的风险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人高出30%-40%,这说明,盲目补钙不如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缺维生素D。
影响骨密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运动量。骨骼是“用进废退”的组织,如果长期不运动,骨骼得不到适当的刺激,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尤其是久坐的人,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比经常活动的人快很多。
研究发现,长期缺乏运动的人,骨密度下降的风险比经常锻炼的人高出50%以上,而进行适量负重运动的人,骨密度流失速度可以减少近30%。
说明,保护骨骼,光靠补钙是不够的,适当的运动才是关键。
除了运动,饮食习惯对骨密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喜欢高盐饮食,却不知道盐分摄入过多,会加速尿钙的流失,让骨密度下降得更快。
研究显示,每天摄入超过5克食盐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低盐饮食者高出35%,而每天钠摄入过量的人,骨折风险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饮食习惯的不良影响,可能比单纯的钙摄入不足更严重。
除了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和吸烟也是导致骨密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酒精会影响骨骼的代谢,降低骨形成细胞的活性,而长期吸烟则会干扰骨骼的血液循环,导致骨密度下降。
数据显示,长期饮酒的人,骨折的发生率比不饮酒者高出50%,而吸烟超过10年的人,骨密度的下降速度比不吸烟者快2倍。
这说明,骨质健康不仅仅和补钙有关,生活习惯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
很多女性在更年期以后,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这和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关。
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非常重要,如果雌激素水平降低,骨骼的新陈代谢会被打乱,导致骨量加速流失。
研究数据显示,绝经后5年内,女性的骨密度平均下降10%-15%,而长期雌激素水平过低的女性,骨折的风险比正常水平者高出40%。
这说明,骨密度的下降,并不仅仅是补钙能解决的事情,还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那么,如果一个人在骨密度检测中发现自己的T值低于-1.0,但没有出现骨折、驼背、腰背疼痛等症状,还需要紧急补钙吗?
从研究来看,如果只是单纯的骨量减少,并没有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盲目补钙可能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更科学的做法,是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补充维生素D、控制盐分摄入、改善生活习惯等综合方式,来维持骨骼的健康。
而对于绝经后的女性,适当关注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比单纯补钙更重要。
研究发现,在骨密度低但没有骨折风险的人群中,通过综合调整生活方式,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可以减少50%以上,说明比起单纯吃钙片,整体健康管理才是关键。
靳楠.老年骨质疏松症性慢性疼痛常用对药与角药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