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越要控制吃饭?医生强调:过了65岁,吃饭要注意这几点
更新时间:2025-03-12 14:25 浏览量:9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觉得,吃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年轻时怎么吃,老了之后照样可以怎么吃,可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消化功能、营养需求都会发生变化。
年轻时随便吃不觉得有什么,但到了老年,很多饮食习惯如果不加以调整,可能会让身体的各项机能越来越差,甚至加速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哪些食物该多吃,哪些食物要适量,如何调整饮食结构才能让身体更好?
在医院里,我接触过很多65岁以上的患者,很多人听说年纪大了要控制饮食,害怕吃多了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于是开始少吃,甚至过度节制,但这样真的对健康有利吗?
事实上,过度控制饮食,反而可能导致营养不足,加速衰老,让身体变得更加脆弱,而如果毫无节制地吃,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各种慢性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那么,过了65岁,吃饭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
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听说“少吃点对健康好”,于是开始减少饭量,甚至有人一天两顿,或者一顿饭只吃一小碗。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是减少了消化负担,但长期下来,反而会让身体的代谢变慢,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肌肉流失加速,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甚至更容易生病。
有个68岁的男性患者,几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医生建议他控制饮食,他听进去了一部分,认为“吃得少就能降血糖”,于是每天的饭量减少了一半,还特意少吃肉。
刚开始,体重确实下降了,但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经常头晕,走路无力,连平时简单的家务都变得吃力,甚至出现了贫血。
复查时,医生发现他的血糖虽然没升高,但肌肉流失严重,营养状况很差,蛋白质摄入不足,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恢复能力变慢,整体健康状况比三年前还要差。
年纪大了之后,确实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大吃大喝,但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单纯减少食物摄入,而是要吃得对,吃得均衡。
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都要保证充足,特别是优质蛋白的摄入要跟上,比如鱼、蛋、奶、豆类,适量补充,不仅能保持肌肉力量,还能维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喜欢吃软烂的食物,觉得这样容易消化,胃不会有负担。
确实,肠胃功能下降的人,过硬的食物不好消化,但长期吃过于精细、软烂的食物,反而会让消化系统变得越来越“懒”,胃动力减弱,肠道蠕动变慢,甚至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有个70岁的女性患者,平时很注意饮食健康,但因为牙口不好,她长期只吃熬得很软的粥、蒸蛋、炖菜,基本不吃需要咀嚼的食物。
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胃口越来越差,吃一点点就感觉撑,排便也不规律,经常腹胀。
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胃排空变慢,胃动力不足,而长期不咀嚼,也导致她的口腔肌肉萎缩,连吃稍微硬一点的食物都感到费力。
研究发现,咀嚼不仅仅是咀嚼食物,还能刺激胃液和消化酶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吃得太软烂,反而会降低消化系统的适应能力,增加消化问题。
过了65岁,适量增加需要咀嚼的食物,比如全谷物、适当的坚果、稍微有点嚼劲的蔬菜,能让胃肠保持活力,减少消化不良和便秘的发生。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变得随意,有些人喜欢晚上吃晚一点,甚至有些人喜欢睡前吃点夜宵,觉得这样“不会饿着”,但这种习惯,对血管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有个65岁的男性患者,身体一直不错,但最近几年血压、血脂开始偏高,医生建议他调整生活习惯,他自觉地减少了油腻食物,但血脂依然没有明显下降。
医生详细询问后,发现他有个习惯——每天晚饭吃得很晚,有时候八点甚至九点才吃完,吃完不久就上床睡觉。
结果,夜间血糖、血脂代谢受影响,长期下来,血管的压力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研究发现,晚饭吃得太晚,特别是睡前吃东西,会影响脂肪代谢,让血脂更容易堆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大幅上升。
而且,夜间代谢变慢,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能力也下降,长期晚上吃饭太晚,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晚饭最好安排在6点左右,最晚不超过7点,避免吃完饭就上床睡觉,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代谢。
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喝水变少了,一部分是因为口渴感变弱,另一部分是怕晚上起来上厕所,所以刻意减少饮水量,但长期水分摄入不足,会让血液变黏稠,增加血栓风险,甚至影响肾功能。
有个72岁的男性患者,平时血压控制得很好,但一次突发脑梗,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血液特别黏稠,而他的饮水量长期不足,甚至一天只喝两三杯水。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如果水分摄入不足,血液循环会变慢,血液中的垃圾代谢物更容易堆积,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研究发现,每天饮水不足1000ml的老年人,发生血栓的概率比正常饮水者高出40%。
过了65岁,尽管口渴感变弱,但还是要主动补充水分,每天至少保证1200~1500ml的饮水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也不要一下子喝太多水,最好是少量多次补充,让身体始终处于良好的水分代谢状态。
年龄越大,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要吃得科学,让身体更健康。
过了65岁,不能单纯地少吃,而是要吃对营养,保证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的摄入;不能吃太软的食物,而是要适量增加咀嚼,让消化系统保持活力。
晚饭不能吃得太晚,否则血糖、血脂代谢受影响,血管的压力会增加;饮水量不能过低,否则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的健康状况会变差。
吃饭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细节决定健康,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调整饮食方式,比单纯的吃什么更重要。
过了65岁,只有学会科学吃饭,才能让身体更长寿、更有活力,让血管、消化系统、免疫力都保持在良好状态,真正做到健康地享受晚年生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老年人饮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徐婷,袁名扬,李嘉欣,等.营养与饮食在老年人认知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4